巴铁项目早有标准和技术,很靠谱
巴铁问世后,媒体的报道接涌而至。先褒后贬,一时间让巴铁出尽了风头,但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不过尽管媒体闹得厉害,巴铁项目团队却依旧闷头搞着自己的项目推进,比起唇枪舌战,他们似乎更愿意拿实力说话。而从之前巴铁项目团队有关技术的发声来看,巴铁也并不像部分民众声称的那般不靠谱,而是早有技术和标准做保障。
file:///C:/Users/John/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每走一步都参考了一系列标准
巴铁项目团队的成员表示,“我们每走的一步,都参考了一系列技术标准”。他们参照的了公路交通、轨道交通的设计标准,有国家标准、有欧洲标准,还有国际联盟的运输原则,“参考最多的其实还是德国的有轨电车标准体系,因为有轨电车控制体系与‘巴铁’差不多,无论是信号与公共信号衔接问题,还是控制车辆行走的先后顺序问题,红绿灯信号的先后顺序问题,几乎都是一样。”
有人说巴铁项目是凭空想象的,但事实却是,巴铁项目完全是参照一系列标准来做的,这就使巴铁的各项指标都有了相关的保障。巴铁项目从概念阶段,进入研制阶段,再到制造阶段和测试阶段,每个部件都要做严格的检测试验。同时,所有的试验结果都将作为安全评估的依据。
巴铁是现有技术的集成再创新
巴铁项目并非人们想象的难以实现的玄幻科技,而是现有技术的集成再创新。
所谓集成创新,就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强调灵活性,重视质量和产品多样化。我国的汽车、高铁、手机等许多行业都是走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是我们常说从1到N的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的科技发展一直走的是这个模式。
比如巴铁项目车体材料的刚度保持,就是选择了一种叫做泡沫铝的材料作填充。巴铁横跨两车道,宽7.8米,车身底板离地高达2.2米,以保证车体下层的社会车辆自由通行,因此,巴铁项目车体自身结构的强度要求非常高,选择哪种材料就至关重要。专家和技术组经过多次讨论,最后提出以泡沫铝作填充。泡沫铝的密度虽然仅为铝的1/3,但刚度却是钢材料的1.5倍,是已经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和航天工业的轻质工程材料。这种工程材料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车身框架的整体强度及刚度。
再比如巴铁电机的驱动牵引设计。在小空间内把传动做进去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巴铁设计团队嫁接的是磁悬浮轨道上跑的轨道巡检车的技术,再创新设计了适用于巴铁的电机和减速系统。
电话、电视、电脑、火车、飞机、磁悬浮列车……当这些曾经被质疑的创新事物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质疑巴铁项目呢!给它一些时间,或许它真的会改变我们的出行体验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