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达拿地能够有效促进该地发展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46
帖子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9:28: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房企向海外扩张的浪潮,随着一宗宗巨额交易彰显无遗。万达拿地开发海外拿地项目,大手笔购地、自主或与当地房企深入合作开发,以绿地、碧桂园、万达拿地、万科等龙头企业代表的中国资本在海外市场拿地,显然已经掠过了“试水”阶段,海外正成为各大房企竞相争夺的香饽饽。万达拿地在伦敦拿地也是在拓展海外市场。
  拥有“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成员以及英国办公室协会成员”头衔的伯恩斯,在中央伦敦的核心市场工作了逾19年,目前其带领着一支14人组成的世邦魏理仕团队主要专注于伦敦的写字楼、住宅、酒店等开发型项目的销售、收购、融资,同时也负责大型的投资项目咨询工作,涵盖了由土地并和整理到交付的开发周期的各个方面。“即使只占绿地或万达资产的1%,对伦敦来说已经是巨型投资,伦敦欢迎你”可见万达拿地在伦敦拿地能够为该地带来莫大商机。
  万达拿地在伦敦拿地会受到当地的冲击嘛?很多人都表示疑惑,地产大亨伯恩斯认为: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英国的银行业坏账率基本在30%-70%之间,本地开发商几乎没有办法从银行得到资金支持。而伦敦的土地和开发成本都非常昂贵,以万达拿地在伦敦拿下的项目为例,其拿地就花了9000万英镑(近10亿元人民币),要把楼盖好起码得3亿英镑。老实说,没有任何一家本地企业能够承受这笔支出。
  在这种背景下,各地市场都缺资金和开发意向,而中国资本最不缺的就是这两样。以万科、万达拿地、绿地这些公司的规模,在伦敦拿地是一笔巨型投资。所以,快来吧,伦敦欢迎你,中国资本。
  中国房企进入伦敦市场的意愿非常强烈,王建立在伦敦拿地就是一例,其实早前之前,个人投资者在伦敦购买房产的趋势也明显增强。最初,以银行为主的中国企业初次进入伦敦市场,第一个动作通常是购买现楼,自持投资型物业作为进军欧洲拓展业务的海外总部或出租来进行获利。整个2012年都是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开发型物业的交易。
  随着王健林在中国房企的迅速成熟,依靠雄厚的资金和中国市场,王健林在轮渡拿地就不难看出其中的考量,中国房企在伦敦进行自主开发或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发的案例迅速增加了,目前投资型和开发型项目的比例大约是80:20。而新增的客户大多数是在谈开发型项目。
  万达拿地在伦敦拿地有人认为会导致资产过剩,但是伯恩斯认为:事实上,伦敦房地产市场目前的问题是供应量太少,这也是项目开发对企业资金要求太高所致。伦敦每年需要50000套住宅,去年只建了20000多套,已经是连续第5年跟不上需求了。可以想象,当万达拿地进入伦敦市场拿地,我们有多高兴。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到处都是6-7层、需要保护的老建筑,更多的开发项目都涉及到对现有物业的升级。伦敦比较少有预售的情况,最近几年有所增长也不过50%-60%,因此很难应用高周转的模式。
  有人说,万达拿地来伦敦拿抢了本地人的饭碗,但伯恩斯表示,2-3年前中国企业刚开始进入伦敦房地产市场的时候,本地的房企对他们并无好感,甚至因为怀疑其专业性而显得不太尊重。像万达这样一批企业进入后,其专业性和“大手笔”慢慢获得了伦敦当地的好感,转为看好中国投资者,尊重、信任甚至有些崇拜。
  伯恩斯认为中国想要在伦敦站稳市场需要快速适应:伦敦房地产是一个很小的圈子,信息流通很快,在这里声誉难得易失。伦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对于品质的要求堪称苛刻。所以,中国房企只有快速适应本地市场才行。所以说王健林在伦敦拿地是一个明智的举措。
  还是以万达项目为例,万达改变了其在国内高周转、批量复制的模式,为了提高项目品质,减少了原方案中可售的写字楼部分,增加了酒店比例,规格堪称奢侈。类似吸取当地经验改善自身的举动,容易被市场所接纳。所以万达在伦敦的拿地只会受到当地人的追捧而不是排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使用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妈妈网 - 妈妈论坛 - 妈妈说 - 儿歌 - 动画片
© 2007-2012 MAMACN.COM 武汉妈妈网版权所有 技术Discuz! 粤ICP备08026690号
回顶部